河南乡村里的“AI”:拍人像、集眼袋、教人工智能认识桌椅(27)

刘洋锋担心被淘汰 , 他加了很多人工智能相关的学术交流群 。 来自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的教授和研究生们 , 常常会在里面更新研究进展 , 或是转发研究论文 。

刘洋锋每条消息都会点开看 , 再转到朋友圈 。 群里发的很多论文都是英文 , 刘洋锋看不懂 , 就用电脑自带的翻译软件一句一句地翻 。 有些文章的专业性太强 , 刘洋锋就只看摘要和那些跟数据处理相关的部分 。

效果很明显 , “以前都是工程师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 现在我至少可以从专业的角度 , 来和他们探讨一些东西 , 比如数据采集、标注的具体要求等等” 。

但碰上算法的问题 , 刘洋锋就没辙了 。 一次 , 员工们忙活了一个星期 , 做完了一个人脸标点项目 , 每张脸上标84个点 , 一共一万张图 。 对接的部门打包验收完以后 , 算法工程师却说 , 有几个点的位置与算法的要求不符 , 需要调整 , 必须打回来重做 。 刘洋锋只好带着员工们多干了一周 , 并多发了一份工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