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乡村里的“AI”:拍人像、集眼袋、教人工智能认识桌椅( 五 )

他们被轮流带进了临时搭的摄影棚里——一个光线昏暗、不到30平米的小房间 , 墙壁不久前刚被刷得雪白 , 里面摆着椅子、三脚架和灯光器材 。

有人指引他们坐在椅子上 , 面朝一部被固定在黑色三脚架上的手机 , 手机和眼袋者之间的距离是25厘米 , 不能多 , 也不能少 。 每次开拍前 , 一名皮肤黝黑 , 身材微胖 , 长着老实憨厚方脸的员工都会掏出卷尺 , 仔细再量一遍 。

方脸员工叫张凯 。 量完距离后 , 他需要用5部像素不同的手机拍摄这些有眼袋的人 。

在白光、黄光、暗光等不同光线下 , 张凯拍了四轮 , 加起来总共100张 。 一般情况下 , 他3分钟就能拍完 , 不会超过5分钟 。

这项工作名为“数据采集” , 眼袋者能得到一个价值一二十元的塑料大桶作为奖品 。 采集而来的照片、语音等数据 , 将会提供给人工智能企业 , 用于机器的训练和学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