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互联网百强企业扎堆杭州 其他地市咋办( 六 )

世界上也不乏承接大都市资源外溢的小城市 , 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便是如此 。 上世纪60年代 , 日本政府首次提出建设东京卫星城的想法 , 一方面缓解东京城市压力 , 另一方面承接东京科学研究资源 。 20年后 , 约40%的主要科研机构在当地办公 , 集聚科研人员2.2万人 。

省内其他城市也就本地资源禀赋 , 开始 “互联网+特色产业”发展 。 比如 , 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网易严选全国客服中心纷纷落户衢州 , 对于当地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就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比如 , 在“互联网+”的电商化背景下 , “丽水山耕”实现品牌赋能 , 有效将丽水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

前互联网时代 , 杭州这座城市 , 诞生了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 , 迎来了继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场创业潮 , 也正在逐步形成“同心圆”的都市区发展模式 。 后互联网时代 , 或更应该突出“圆心”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 从而起到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 。

怎样让“大树底下不长草” , 变成“大树底下好乘凉”?

一方面 , 浙江要推动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设 , 推动更多创新要素向以杭州为中心的大都市区聚集 。 另一方面 , 也要引导杭州周边城市找准定位 , 发展特色产业 , 从而形成层级创新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