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抗日根据地吃上“文旅饭”( 二 )

红色记忆

口述

五桂山树起

敌后抗战大旗

珠江纵队是珠三角抗日敌后战场上的一面旗帜。中山市原党史办主任郭昉凌介绍,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壮大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创建了五桂山抗日根据地。

1938年3月18日,日军侵占了中山三灶岛,作为进攻珠江地区的桥头堡。当时的中共中山县委组织抗日武装,积极开展敌后战争。1940年5月,具有丰富游击战争经验的抗日军政大学教员谢立全,受中共中央指令从延安来到广东负责军事指挥工作,在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屡立战功。

1943年,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成立,并以中山的五桂山为根据地向平原发展。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以五桂山为中心,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为什么根据地选在了五桂山?郭昉凌告诉采访人员:“五桂山的地形利于作战,而且当地人思想淳朴,抗战的群众基础好。”

1945年1月1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中山公开宣告成立,统一领导和指挥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游击战争。抗日队伍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为一支拥有3000多人的抗日武装,成为了南粤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珠江纵队经历大小战斗140多次,粉碎了日伪的“十路围攻”、日军的四路围攻和“九·五大扫荡”。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先后有340多位珠江纵队队员牺牲在了这片土地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