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卖电影票的,靠拍电影盈利了,解析猫眼“猫爪”模型( 六 )

郑志昊认为,中国文娱市场体量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2019年美国文娱市场规模预计为7700亿美元,约合5万亿人民币,而2018年中国产业规模仅1.7万亿元。

这背后的逻辑是,第一,头部内容仍然稀缺;第二,单纯规模化增长的野蛮生长模式无法延续,需要进入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内涵式增长阶段。

而今年上半年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低迷也验证了猫眼从单纯票务走向全文娱战略是对的。据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全国总票房为311.7亿元,同比下降2.7%;观影人次为8.08亿,同比减少10.3%。受观影人次下滑的影响,上半年猫眼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同比下降5.66%,约10.83亿元;娱乐电商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9.21%,约0.8亿元。

以“全链路”的方式切入更大的全文娱市场,对于独立上市的猫眼来说的确是盈利的重要一步。但盈利只是一个开始,对于猫眼来说,全文娱之路还得一步一步走。

首先,内容+票务并非猫眼娱乐“独享”。在泛娱乐业务上,猫眼本身是一个“后来者”,想要挤入市场的难度并不小。尤其是在演出市场,猫眼需要直面迎敌深耕时间更长的大麦网。根据2019年3月20日,易观发布的《2018中国现场娱乐票务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显示,2018年大麦网APP端月均活跃人数达237.3万人,月均使用次数达2165.4万次,月均使用时长89.9万小时,从用户规模和使用粘性上远高于永乐等其它票务平台总和,独处第一梯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