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几块钱,出事赔30万,靠谱吗?( 五 )

张卫平(化名)和妻女都加入了相互宝。他出生在河南农村,刚在城市站稳脚跟,没有积蓄,孩子还没上幼儿园。

女儿意外从高处摔下,送进ICU,继而进行开颅手术前,张卫平从未将这东西太当回事——在手机上看几项告知,勾选两下,就成了“用户”。之后每半月扣一次互助金,都是几毛钱。以至于术后已有数万元欠账的他,咨询医生时毫无底气:这东西买得太简单,我娃能拿到“赔付”吗?

互助产品普遍试图向外界传递的信息是,比起传统的保险模式,它们更加透明、公开、简单。不同于保险公司预收保费,设置复杂的合同,众多互助平台都只有简明扼要的注意事项、健康告知,并列明管理费,和互助金一同征收。

“要吸引那些保险原本触及不到的群体。”沈鹏说,水滴互助一度参照保险业合同设置加入条件,却让很多用户认为过于严苛,“渗透率注定上不来。”蚂蚁金服副总裁、保险事业群负责人尹铭也介绍,为了令健康告知等规则尽可能通俗易懂,相互宝内还有一个“语文组”,任务便是细抠条款表述。

与传统保险的消费渠道相比,互联网平台更谙熟吸引用户自行前来——支付宝的巨大流量为相互宝带来了便利;而在水滴公司的另一个知名产品“水滴筹”处,为困难家庭捐助后,往往会弹出一个页面,询问是否要加入水滴互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