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江毁,保水清”:栖水思源团队寻访西江河
(通讯员 黄怡婷)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西江河,作为石板滩镇的母亲河养育了无数代客家人。回顾几十近百年前的石板滩,客家人在西江河边种菜、洗衣,也有部分人靠捕鱼为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西江河两岸的排污管以及河面漂浮的垃圾越来越多。除此以外,由于长期在河边种植作物,河岸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一场连续一天的大雨就能迅速让水位飙升。2018年石板滩镇遭遇了“7.2”“7.11”洪灾,连续几天的强降水,让西江河周围的城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8月17日,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栖水思源团队为了解西江河的水文特征,研究当地政府水毁修复的相关工作及学习水毁修复的经验,来到了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以“栖水思源,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的暑假实践活动开始第四天的征程。
17日上午,石板滩镇农村发展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云龙对于队员们的到来表示欢迎,通过他的讲解,队员们对于西江河的长度、入河口数量及当地的河长制度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关于队员们所关心的另一个话题——水毁修复,李云龙也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包括水毁原因、开始时间、修复地点和修复进程等。谈话的最后,李云龙表示“希望通过你们专业的眼光来看存在的污染,并且能够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