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机器人要脱离工业时代马达、齿轮的印象( 三 )

在材料方面,杨广中介绍,现在的机器人越做越小,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毫米到微米再到纳米级,也就是微纳米机器人,目前还主要局限于实验室角度的概念级别。这是因为微纳米机器人有不同的驱动方式,可以用双氧水等化学物质,也可以通过磁场、声波、超声,甚至生物载体(Biological

Host),即用无害细菌作为载体把药物带到病灶,进一步把微纳米机器人用到和临床相近的角度,实现在治疗当中将药物通过微纳米机器人打入病灶。

伦理始终伴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杨广中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现在很多公开报道中的问题,包括所谓的“机器人道德”或者“机器人歧视”,都是由于机器人本身受其算法局限,而不是机器人有自己的意识。不应该把一些设计上有局限的机器人产生的问题,认为是通用的机器人道德问题或种族歧视,比如造了一个很简单的机器人,它突然不工作或者走着走着撞墙了,不能说这个机器人有脾气,而是它没有这个功能,鲁棒性(robust)没有达到。

“在讨论伦理的时候,要去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注重可解释性,是不是因为在训练的时候,数据样本库本身发生了问题,比如说设计的时候,训练样本都是黄皮肤的人。这是换一种算法的问题,而不是机器人有意识的产生的问题。技术的缺陷和有意识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杨广中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