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信任”安全体系架构和实践( 三 )

从可信任验证体系走向“零信任”安全体系

1.可信任验证和零信任体系并存的生活

人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可信任验证体系中,每个人可以自由处理自身拥有的财富以及其他物资。比如:我花钱买了个茶杯,可以用来喝茶,也可以用来喝咖啡,或者把它闲置起来,或者干脆作为垃圾处理掉,我拥有处理这个茶杯的权利。在大部分生活场景下,我们都采用类似方式来处理财富、物资甚至关系。

但是,当财富或者物资的影响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往往需要采用另一种形式来处理。比如:价值连城的古董,虽然你花钱购买了它,但是你并没有权利随意将它打碎;山林绿化,虽然山和林都是你的,但是你并没有自由砍伐权。可见,当涉及到大宗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时候,往往是另一种机制在发挥作用:零信任机制。比如战略情报、重大选举、法律规章制订、多重鉴权(权限审批)等,都是基于零信任体系的运行机制,其前提假设就是没有人可以被天然信任。

2.传统IT系统中的可信任验证体系

传统IT系统(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其他各类信息化系统)几乎都严格遵循了类似生活中可信任验证的安全设计理念:每个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具有任意处置权。比如:在Oracle数据库中,Schema账户对于存储在Schema下的所有对象拥有任意处置权,可以任意查询、更新、删除和清除。DBA账户作为整个数据库的拥有者,对数据库的所有对象具有任意处置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