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离无人值班有多远?( 三 )

“一次常规的事件响应 , 至少涉及10个以上系统或程序”

傅奎介绍道 , 目前企业里一般制定的应急响应流程是: 响应—调查(日志查看、情报整合)—评估(态势分析 ) —隔离(安全组配置 ) —复盘(溯源分析、攻击还原)—跟进(系统重置、漏洞修复、问题根因解决) 。 上述流程看起来是完美 , 但现实工作中 , 一个威胁到来时 , 我们可能会状况百出 , 例如人员不能立即到位、堡垒机账号到期、新来的同事不会用某产品……其中有 很多的 人工交互 , 且费时费力;常常涉及跨系统、跨平台、跨设备;即使有标准处理流程 , 但人工速度却无法保证;处理事故的经验很难有效沉淀;最关键的是 , 类似的安全事件频繁且突发…… “一次常规的事件响应 , 至少涉及10个以上系统或程序 , 以及脑CPU的上下文切换 。 ” 傅奎 说 。 想必很多安全工程师都有过凌晨从睡梦中爬起来修漏洞的经历吧? 傅奎还表示 , 我们检测威胁的技术已日趋成熟 , 但响应却仍旧落后 , 所以当前安全运营的重心正在向威胁响应倾斜 。 那么如何减少人工交互的时间 , 提供安全威胁的响应速度呢? 我们需依靠 AI 技术加持 。 故此 , 雾帜智能发布了智能风险决策平台 HoneyGuide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