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亚马孙大火,全人类的“共地悲剧”( 二 )

美国生态学家加里特·哈丁(Garrett Hardin)于1968年在《科学》杂志(Science)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名为“共地悲剧”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文章。在文章中,哈丁指出个人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通常“一叶障目”,不考虑或者说不关心个人行为会为群体带来的影响,结果通常就是“共地悲剧”。这里的“共地”指的共同拥有的、没有政策制约的公共资源,比如大气、海洋、河流、公路,以及森林。哈丁用了牧人放牧的例子。在一个土地面积有限的公共牧场,每一个理性的牧人都在琢磨一个问题:“如果我再增加一个动物到我的牧场,这样会对我产生什么效用(utility)?”哈丁进一步分析,这个效用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因素。正面因素是增加一个动物对牧人本人的利益,负面因素则是过度放牧对所有牧人带来的影响,这个影响是所有牧人一起分担的。这种私利和共同成本的不平衡就会导致所有理性牧人去追逐私利最大化,直接结果就是过度放牧引起草地荒漠化、最终大家都不能放牧的“共地悲剧”。

回到亚马孙雨林。巴西作为一个冉冉升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显然是政府和全民的优先考虑。在全球化的今天,市场信号可以从英国的超市货架上直接传递到巴西亚马孙的农场主那里。有市场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供应。受到国际牛肉和皮毛交易经济利益的激励,这些农场主肆意砍伐树木再焚烧,把大片雨林改造成牧场养牛,牛肉又从巴西出口到其他国家,以此完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交易链,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买到了价格适中的牛肉,巴西的农场主也填满了自己的钱包,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神奇地连接了全世界的你我他。如果世界只有经济利益该多简单,市场可以有效地调配资源。可是偏偏在这个过程中,“共地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很多农场主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肆无忌惮地砍伐再燃烧,结果就导致了大面积的火灾。另一方面,尽管亚马孙雨林地理位置是在南美洲,但它是全球生态圈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大片雨林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作为“地球之肺”,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气候变化。亚马孙可以说是全人类的共地。现在大火导致大片树林流失,因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波及全球。如同气候变化,这出共地悲剧在世界舞台上演,获取经济利益的是极为少数的农场主,而承担雨林大规模流失后果的却是全人类。如果市场有效地连接了你我他,那么共地则承载着我们共同命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