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农业董事长高调回应造假风波,近30亿再融资计划前路未卜( 二 )

财务状况比卖壳时还差

大康农业属于标准的“去湖南化”的“湘籍”公司,有关的故事悠远流长。

2010年,在创始人陈黎明多番运作之下,这家地处怀化的湖南企业终于上市,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陈黎明也籍此跻身全球华人富豪榜。

2014年3月,陈黎明成功卖壳,携亿万身家飘然退出,A股市场资本玩家——鹏欣集团通过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随后不久,公司办公地址由怀化迁至上海,公司简称也由之前的“大康牧业”变更为“大康农业”。

鹏欣系控盘大康之后,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结构复杂的跨国资本运作(通俗说,就是拿着上市公司的钱,在海外买买买),一会新西兰的牧场,一会巴西组的农业项目,终于使得公司成为了“一家深耕农资和粮食贸易、肉牛、乳业等核心主业的全球化农业与食品上市公司”。

但是,业绩是检验一切概念的唯一标准。

尽管通过屡次的境外收购,大康农业的业务规模不断壮大,但盈利能力却每况愈下。如果扣掉政府补贴、理财、对承包人的罚款、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等,这些非经常性损益的话,大康农业当初“述事宏大”的主业,至今就从来没赚过钱,而且是越亏越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