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有没有降速,不能靠运营商“自查”

4G有没有降速,不能靠运营商“自查”


没想到 , 5G网络还未来临 , 4G就先闹得沸沸扬扬 。 要让民众信服4G没有降速 , 只靠工信部一纸通告和电信运营商的回应和“自查” , 恐怕难以服众 。 要回应公众的疑问 , 运营商应该欢迎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调查 。 (视觉中国/图)2019年8月22日 ,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 , 工信部之前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要求电信运营商限制4G网络速度 。 另据媒体报道 , 工信部23日约谈了三大运营商 , 要求运营商企业进行自查 , 有无下过这类命令 。 大约一周前 , 网络上有自称电信运营商内部员工的网友称 , 因为各运营商的5G验证效果显示都没有比4G快太多 , 所以工信部要求对4G用户降速 , 以推广5G 。 网友还举例说 , 之前4G用户签约速率是上行75Mbps , 下行300Mbps , 现在要求改成下行100Mbps , 甚至还有网络配置界面的截图流出 。 “4G降速”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话题 , 网友纷纷现身说法 , 称自己的手机近期4G上网速度变慢了很多 。 有媒体的网络问卷显示 , 有百分之八九十的用户近期明显感觉4G网速变慢 。 运营商官方口径对此自然是否认的 。 还有一些行业大V从技术角度对4G网络速度下降的原因进行科普 。 有的说 , 4G+网络虽然理论最高速率下行可达300Mbps , 但这是一个基站仅服务一个移动用户时的理论最高值 , 实际中 , 4G网络属于共享网络 , 接入同一基站的所有用户共享该基站的带宽资源 , 如果一个基站同时服务100个用户 , 每个用户的平均带宽就可能下降到3Mbps(当然由于这100个用户不太可能同时进行大流量的业务 , 系统会根据终端需要智能进行带宽分配) , 如果同一基站服务范围内的用户数量更多 , 甚至可能会出现手机不能连接基站的情况 ,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在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 明明手机信号显示满格 , 但就是不能接打电话 , 就是因为同一基站范围内用户数量超出了基站的服务能力 。 也有的说 , 现在5G部署都是非独立组网的形式 , 与4G共享网络带宽 , 由于5G速度更快 , 运营商会分配更多带宽给5G , 留给4G的带宽自然就少了 , 4G上网也就变慢了 。 不过 , 也有媒体称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向其证实运营商确实在部分地区降低了4G网络的速度 , 不过不是为了推广5G , 而是为了推广其主流4G套餐 , 也就是说 , 如果你用的是运营商主推的4G套餐 , 那速度就“杠杠滴” , 但是如果你用的是便宜不少的套餐 , 那对不起 , 限的就是你 。 运营商到底有没有对4G网络进行限速 , 似乎成了一个罗生门 。 如果是部分网友们觉得网速下降了 , 一来主观感受不一定准确 , 二来根据移动网络的技术特性 , 影响网络速度的因素很多 , 有时候网速下降 , 并不一定是运营商故意降速的结果 。 但是当众多网友普遍反映网速下降时 , 那就需要认真查清原因 。 事实上 , 要查清这个问题并不难 。 现在 , 包括运营商的办公系统在内的信息管理系统 , 几乎都是事事留痕的 , 有没有下发过要求降速的文件 , 都可以查到 , 即使是文件已经被删除了 , 也还是有技术手段可以查到是否存在过 。 网络设备上 , 也都保存有操作记录 , 是否曾经设置过降速 , 也是一查便知 。 但问题是 , 这些信息都在运营商的控制之下 , 外部无法接触这些电信运营商内部信息 。 现在工信部要求三大运营商“自查” , 犹如让运营商自说自话 , 其结果自然可信度不高 。 要真正让用户信服 , 应该通过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调查 , 而且运营商应该对第三方机构充分公开其内部资料 。 电信运营商近期面临的问题并不只有“4G降速” 。 日前有运营商停止“达量降速但不限量”套餐 , 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 达量之后不再降速 , 也不再免费 , 而是按照一定资费标准叠加收费 , 将大大提高部分高流量用户的流量费 。 从法律上讲 , 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 应遵守服务合同 。 运营商在签订合同之前 , 可以规定提供服务的标准 。 从这个角度说 , 电信运营商可以对较低套餐的用户只提供较低的网速 , 但是这必须明示 , 由消费者自行选择 , 否则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而对老用户来说 , 在合约有效期内 , 必须按照签约时的标准提供服务 , 如果由于技术上的客观原因 , 达不到承诺的最高速度 , 这可以理解 , 但是如果人为降低最高速度限值 , 那就是违约了 。 当然在合约到期续签时 , 运营商可以提出新的要求 , 比如不再提供某些特定套餐 , 或者对于某些套餐降低网速 。 没想到 , 5G网络还未来临 , 4G就先闹得沸沸扬扬 。 要让民众信服4G没有降速 , 只靠工信部一纸通告和电信运营商的回应和“自查” , 恐怕难以服众 。 要回应公众的疑问 , 运营商应该欢迎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调查 。 辛省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