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的沉默中,重读鲍德里亚( 二 )

鲍德里亚在摄影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也是独树一帜的。与其从事理论的作风相似,他对待摄影始终保持一种“外行”的眼光。就像他坚称自己不是哲学家一样,他也坚称自己不是摄影家。上世纪80年代初期,鲍德里亚基于一次偶然的契机获得了一台照相机,随后开展了他在摄影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他主要在学术交流或个人旅行的途中进行拍摄,同时也会聚焦于日常场所的生活片段。相较于人物肖像,他专注于拍摄“景”与“物”,意在剔除与抵抗意义与语境,让客体呈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面貌。

在摄影的沉默中,重读鲍德里亚

△《圣伯夫》,让·鲍德里亚1990年摄,玛琳·鲍德里亚供图

正如摄影批评家顾铮所言,鲍德里亚对摄影最为独特的理论贡献是“他完全抛开了从来的从作为主体的摄影者的立场出发对摄影的解释,从被拍摄对象的立场出发来认识摄影的本质”。1998年,鲍德里亚在一篇与展览标题同名的文章(法语原题意为“因为幻象并不对立于现实……”)中指出:“一切都在消失的技法之中。只有以消失的模式生成的物体才是世界的他者。”如果“他者”存在的唯一方式是基于主体自身的消失,那么拍摄照片是将埋藏在现实之下的“他者性”挖掘出来,让世界作为奇怪的吸引者出现,并且将其奇妙的吸引力在影像中固定。所以,对于鲍德里亚而言,摄影是一种丧失自己身份的行为。他曾言:“我发现在拍摄的时候,对象与我(主体)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双向的、互相诱惑的关系中。在这个时候,主体和客体都不存在了主客体成为一体,我是被这种整体性所吸引而对摄影产生兴趣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