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调查:家门口,为何难有好医生?( 九 )

目前,我国医学生毕业5年后,即可开始申请中级职称。这一年龄,恰恰处于他人生体力、精力最充沛,同时临床经验不断上升,日趋丰富的黄金阶段。是依旧秉持着传统的发展路线,晋升职称、熬资历,还是另辟蹊径,开辟新战场?需要衡量的因素,实在过于沉重:公立医院编制意味着铁饭碗,背后还积聚着大量医疗资源、技术、上升通道,而医生与医院的名气,往往又存在互相加持。利益环环相扣之下,即使有人勇敢做出选择,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又能欣然接受吗?

央视调查:家门口,为何难有好医生?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朱恒鹏:

这样的医生,他们如果想出来,一般院长是不太支持甚至是反对的。一周五天三天在医院上班,两天自己出去开诊所,医院管理的复杂性,内部的平衡很难,就是基本是一些要么是明确禁止,要么是一些有形的障碍和壁垒。以后单位你就受歧视了,晋升职称的机会,进修的机会就没有了。

此次《意见》提出,试点城市的医生可以通过全职、兼职两种方式开办诊所。相较于完全从公立医院辞职,“牺牲”色彩不那么浓重的“兼职”,似乎是一个能够综合多方利益的好方法。然而,如同当年医生多点执业“叫好不叫座”一样,“兼职”也同样不能避免医生与执业单位产生纠纷。在专家看来,这背后折射的是,医生在身份上仍属于“单位人”而不是“自由人”的尴尬困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