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二 )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作者眼中,地铁里司空见惯的各种人和事,都成为“学问”,都变成了让读者看一看、乐一乐、想一想的好文章。

作者是以一个地铁旅客的视角来展开陈述。这其中,有作者对于城市与乡村的比较,以一个叫李老三的人为“桥梁”,把变化着的城市生活、相对平静的乡村文化,以及因为同样与“土”有关,由地铁到农田,把对土的热爱、对大地的崇拜表现了出来。

地铁社会,人与人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因为我们这些陌生人是挨得如此紧密;地铁是在地面交通拥挤不堪情况下,在地下制造的点与点的直线交通,是捷径,但是在换乘时有可能直中取弯、欲速则不达,又透着人生哲理……作者发现了地铁中的诸多问题,然后又一个个解析,给出答案,或者让读者自己寻找更好答案。地铁路,如人生。

地铁里的生态,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作者一个人在地铁里的感受,何尝不是无数地铁旅客的共同感受呢?只是大多数地铁的旅客来不及深思,或者有些人深思了但是没有见诸笔端,没有引发更多人的深思。而能够写出这部作品,是作者对于生态文化建设的贡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地铁生活算不上是大题材,但它是老百姓衣食住行中“行”的重要部分,是涉及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谁能说这部《假如你在地铁里遇见我》不是大手笔、重要题材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