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为影视剧“点睛”( 二 )

“虽然我今年30岁,但我觉得自己才20岁。”杨权乐呵呵地笑着说。他长着一张娃娃脸,笑起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浅浅的酒窝,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让他看起来颇有些“卡通感”。杨权说,正是画画让他始终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如今他还有许多想法,“而画画能够把小时候不能做到的事情变成现实”。

《西游》引发“画电影”念头

“用插画表达电影的创作手法,其实最早来自西方。近几年,中国开始文化输出,对插画的需求也开始增多。最初插画运用于书页、分镜等,近两年才出现在广告、电影中。”杨权告诉采访人员。而在《哪吒》这一动漫电影中,哪吒与敖丙的真身对峙只持续了几分钟。大多数时候,哪吒是以一个两岁稚子的模样呈现在影片中。杨权的海报,则通过水火相容的画面,将影片中最具冲突性的一幕“定格”了。区别于官方海报,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神准确地传达了影片所涵盖的精神内核,将影视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相关元素展示出来,颇为独特。

2017年,杨权还仅仅是一名平面设计师,按部就班地完成各种设计人物,偶尔用画板构思插图。“画电影”的念头,是在2017年他看完电影《西游伏妖篇》之后。杨权是一名“西游粉”,从《大话西游》《西游降魔》再到《西游伏妖》,影视剧对师徒四人的解读不断在变化,这让杨权深受打动,“尤其是《西游伏妖篇》,电影对三徒弟的刻画都是邪恶的,我想画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西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