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农村留守儿童能去哪儿( 三 )

前几天,笔者刚好去了一趟乡下亲戚家。这是一个标准的留守儿童家庭:爷爷奶奶带着3个孩子。去的时候,两岁的幼儿和6岁的姐姐正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电视,12岁的哥哥坐在电脑桌前玩枪战游戏。爷爷说,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基本就泡在这上面,过去还能管管,现在说什么都不听了,也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了。

网络和电子游戏在丰富了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的同时,也对他们造成了难以逆转的伤害——视力、骨骼等受到损伤,性格变得内向孤僻,网瘾也无力自拔。

没有父母的陪伴,由爷爷奶奶带的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放养还是圈养,都可能存在某种伤害。在这种无奈之下,他们的暑假去向还有一种极大可能,就是去附近县城或镇上开办的辅导班补课。

进辅导班补课,对大城市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追求卓越的需要,但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却是一种避免伤害的需要。这种需要,近些年正在农村地区渐渐成长为一种“刚需”。这一点,从农村附近的乡镇和县城补习机构的繁荣可窥见一斑。

对那些打工的父母而言,花点钱送孩子去补课,能学点东西固然好,即使什么都学不到也不亏,因为把孩子交给辅导班的老师看管,至少孩子没有机会去玩水,也能把孩子与网络、电子游戏暂时隔离开,花钱买个心安;对那些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自己进了辅导班,既省去了一家人的担心和唠叨,又能结交新的朋友,也好打发漫长而无聊的假期。如果农村留守儿童不去参加补课,是否还有更好的去处?据笔者所知,有的地方设立留守儿童中心,中心有空调、茶水供应,还提供基本的作业辅导、阅读、益智类游戏、心理辅导讲座等。有的地方开放当地学校“补课”,通过专业培训机构向留守儿童提供“琴棋书画”等素质培训服务,费用由政府埋单。还有公益机构和其他社会团体为留守儿童提供研学旅行、探亲旅行、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