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见】《心灵猎人》第二季:变态杀手需要被理解吗?( 二 )

《心灵猎人》剧照

如果不是主角霍顿本人的体态略有发福,观众大概很难在剧中看到两年间隔带来的差异,这自然得归功于对作品带有“完美主义”强迫症的大卫·芬奇。这样说虽然对其他导演非常不公平,但作为前三集的导演和整个剧集的制片人之一——大卫·芬奇确实可以说是整部剧的灵魂,一方面在关注度上就如同当年他为《纸牌屋》所来带的名导效应一般(事实上他仅仅执导了其中几集),另一方面有《七宗罪》与《十二宫》两部关注变态杀手的名作在前,在愿意拍电视剧的好莱坞名导中确实也很难找到比大卫·芬奇更合适的人选了。

《心灵猎人》第一季尽管属于犯罪侦破类型,但整部剧事实上并未将视角限定在某一案件上,剧中大量的对话关注的更多是那些被判重刑的变态杀手的心理与犯罪动机。这当然与剧集的改编对象有着直接关系,《心灵猎人》改编自传记《心理神探:我与FBI心理画像术》,剧中霍顿的原型人物正是BAU的奠基人约翰·道格拉斯,他也是该书的作者之一,正是他为之后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带来了“罪犯人格侧写”这一新技术。

【个人意见】《心灵猎人》第二季:变态杀手需要被理解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