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C之殇:融资无涯,作秀为舟( 五 )

“这也是为了符合投资人的预期,但却没想到,我们此后就成了为资本机构打工的创业者。”张雅坦言,融资后项目推进速度更快了,但资本对于项目运营却有着一套严格的审查机制,如月新增用户数据,雨天雨伞使用频次等等都要详尽的统计分析。

她的团队已经将大量的预算用于投放楼宇广告、公车站亭广告,但是推广效果却并不好,几乎没有转化。即便雷阵雨天气,也很少有用户“开锁取伞”。

不得已之下,张雅只能决定免费向公众开放共享雨伞,“当时是只要用户关注公众号,扫码即可解锁借用伞。”为了让后台的数据更加漂亮,用户用伞甚至还可以拿到红包,参与旅游项目抽奖。

“我不愿这么干,我更愿将预算投入在产品研发和运维上,但运营数据却是命门。”她无奈表示,如果数据下滑,表现达不到资本预期,投资方甚至还有撤资的可能性,因此,保用户、做数据就成为团队的工作重点。

除此之外,资本“考核”的维度,还有品牌的知名度、创客的影响力以及团队对外的形象等,“只要任一维度出现问题,机构就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这也是不少创业者头痛的地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