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新旧动能转换之机,山东如何迅速打破“城市鄙视链”?

读多了城市介绍的百科,就会发现里面总有一段俨然武侠剧情般的演绎——城市如大侠,无论武功高低,总热衷于为自己找到 “混迹江湖”的名号,只是在“城市版本中”,“关中大侠”变成了“某某之都”,“大漠苍鹰”被称作“某某之城”,有如“创意之都”之于深圳,“电商之都”之于杭州,也有在文化上做足了文章的美食之都、音乐之城成都 ……每一个名号,自然并非空穴来风,敢叫“铁掌水上漂”、“百步穿杨”的武林名宿掌法暗器必然能扛起几把“刷子”;能称之为“XX之都”的城市,必然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功法,而这一“秘籍功法”,大多来自于能产生长期竞争力的优势性产业。

如今,为自己寻名赋姓的故事发生在大省山东:时隔国务院批复山东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一年零八个月,作为中国经济排名前三的“制造业大省”,其“江湖名望”却日渐不及自身处境,背后暗藏着的“产业困境”令人深感忧心。今日之山东,需要寻找到当前产业的最优解,也是让自身“名动江湖”的“新称号”。

“笑不出来”的山东,如同当年“被压弯腰”的中国

以手机为例,当你拿起一部iPhone,都可以看到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字样。加州硅谷总部完成产品设计,在全球31个国家进行原材料采购,然后送到中国完成生产组装,最后这部iPhone可能就出现在了纽约街头的Apple Store。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