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背后,炒鞋名利场还能维持多久?( 三 )

疯狂背后,炒鞋名利场还能维持多久?

图3/6

品牌方不制止反助攻,默许态度纵容市场

对于逐渐失去理性的潮鞋市场,大部分品牌厂商似乎一直保持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态度。而且这种可以制造“供不应求”的现象,以抬高自身价值的行为本身就是这些品牌的惯用营销手段。一双本身有一些价值的球鞋通过商家“明星爆款”“联名”“限量发售”等手段卖给一小部分消费者,这一营销手段就已经为买家进行二次炒作行为提供了便利。比如2017年9月,Nike旗下Air Jordan和国际潮牌OFF-WHITE合作,设计了一款名为OFF-WHITE x Air Jordan 1的球鞋,这款鞋每双售价1499元,没多久就被炒到12000元。而另一双白黑红配色的AJ1,短短两年价格一路飙涨到70000元,涨幅超过4500%。

类似的例子是炒鞋市场上的常态。虽然从直观上来看,这种C2C方式,品牌方赚不到什么钱,但在买家互相哄抢之间,这一品牌的价值和知名度都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这种品牌价值的提升比多卖几双鞋要划算得多。尽管某些品牌否认他们有饥饿营销的嫌疑,AJ甚至直接推出了一款印有“not for resale(禁止转售)”的鞋子,“严正声明”反对这种投机倒把的炒鞋行为,但二手价格依旧被炒出天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