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市场屡遭吐槽 产品褒贬不一贵在哪里( 六 )

身为教育学硕士的马星是从旅游行业去创业的螺丝钉,她说以前对亲子产品的理解,现在看起来太粗糙、太幼稚了,“不是加些亲子项目就可以叫‘亲子游’了,现在来看这样的产品为什么复购率低?因为缺乏人性化服务。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的亲子游很多是单独一个妈妈带着一个甚至两个孩子出游,这个妈妈会面临多少困难?无数个!就光上厕所一项,就能让人崩溃。绝大多数地方是没第三卫生间的。”

“把这些妈妈所有的困难尽量都想到,然后都解决好。那购买过一次的客户,她下回还想去。”马星说,“中国的消费者早已经接受了为服务付费的概念,产品不怕贵,怕的是客户说不值。”

马星说:“螺丝钉有个投资人,一开始只是购买了我们考古发掘的一个科普游学产品,他两个孩子都玩得特别开心,也特别喜欢那个课程。他就跟我们说,他一直在找这样的产品,终于找到了,我们做的就是他想要的,问我们是否接受投资。”

游学还缺龙头企业建立标准

马星觉得游学产品的现状是,客户找不到想要的产品,产品也找不到销售渠道给需要的客户:“做游学产品的大多数都是小公司,传统旅行社也做,但多数只是原有线路改改名字,谈不上有课程设计。还有很多营地组织的以户外运动为主的产品,也叫游学。都叫游学,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内容又千差万别,客户在海量信息中无法分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