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G建设方兴未艾跨洋海缆投资风云再起( 四 )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2月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总带宽约9Tbps,年增长率为22%。落后于地区增长率10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主要由三大电信运营商提供,而国际海缆带宽不足,限制了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的发展,导致中国互联网网速全球排名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符,远低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际光缆互联互通白皮书》显示,将未来国际流量发展预期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美国的海缆数量是中国的8倍,人均带宽是中国的近20倍;日本的海缆数量是中国的两倍多,人均带宽是中国的近10倍;英国海缆数量是中国的5倍多,人均带宽是中国的72倍;新加坡海缆数量是中国的两倍多,人均带宽是中国的262倍,中国的海缆发展差距非常明显。只有与世界建立更多更深入的连接,才能体现出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决心和勇气,才能体现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国际地位相符。

由于东亚和北美是世界上互联网两大热点地区,不仅拥有数量最多的网民,也是TOP10的互联网巨头集中地,无数的互联网创新技术和应用诞生于此,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两者之间天然供需两旺,平等互联是大势所趋。所以跨太平洋两岸海缆系统是当下海缆业界的重点方向。与互联网提倡的自由和平等连接的精神特质相符的城市自然成为投资新海缆系统的首选起点,从现实角度考虑,正是得益于中国香港、洛杉矶、旧金山的开放市场和配套完善的数据中心集群,投资建设以这些国际自由港为登陆点的跨太平洋海缆系统,自然成为亚太海缆业界投资的新热点。在业界影响最大的是第一条港美直达海缆系统,即太平洋光缆(PLCN),由中国香港私营企业PLDC与互联网巨头Google及Facebook联合建设,采用最新的C+L波段光纤通信技术,使光纤的传输容量翻倍,在一对光纤上实现了24Tbps超大传输容量,成为目前跨太平洋最大容量的海缆系统。该系统将是跨太平洋区域最快投入运营的新一代开放式海缆系统(OpenCable)。它的投产可以及时缓解跨洋带宽紧张的局面,为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构建起平等和高质量的互联。从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来看,一条PLCN仍难以满足亚美之间的需求,为达到同一目标还有其他跨洋系统包括HKA等正在抓紧筹备。这些海缆建成后不仅能缓解跨洋需求,同时还可以互相合作,形成多路由保护,提升跨洋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这些海缆都有美国互联网巨头参与,同时也有亚洲地区传统电信运营商和新兴的私营电信公司投资。这也反映了整个行业对跨太平洋带宽都有着旺盛需求,都在加强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布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