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为什么中国扶贫基金会要上云?故事要从2008年汶川地震说起( 七 )

原创<br> 为什么中国扶贫基金会要上云?故事要从2008年汶川地震说起

这个项目中,每一笔金额都不大,数量却很惊人,每天有超过1000万笔款项注入基金会。而商户捐赠的信息需要处理、分类和汇总。在海量数据里,也有商家希望能拿到自己捐款的发票。

“在以前我们是不敢想的,现在有数据平台处理,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贾坤说,背靠阿里云的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DataWorks,定时任务,每天十几秒就能自动完成这项工作。

现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大楼里只剩下最后一个机房,“都算不上机房,就两台机器,只做一件事情,异地灾备。”作为公益机构,原始档案必须要存储待查,但数据资料还需要在本地备份一份,机房出现问题会自动报警,贾坤只需要每天下班前确认即可。

原创<br> 为什么中国扶贫基金会要上云?故事要从2008年汶川地震说起

中国扶贫基金会物资捐赠

上云,早已不是单纯的基础设施搬上云。这些年里,基金会不断通过阿里云平台进行技术赋能,如网络层面使用VPC隔离内外网、外网使用awf防火墙提升系统安全,内容方面通过内容安全进行监控;研发层面使用消息中间件打通系统间的隔离,使用API网关管理接口,使用函数计算,准备彻底脱离ecs的束缚,专注于开发及业务本身;数据层面使用dataworks、BI、DataV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并展现,智能应用也开始探索,如通过钉钉机器人来进行各种业务预警以及与系统交互的便捷入口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