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十年后人工智能或将拥有“情商”( 二 )

8月27日下午,在2019人工智能行业生态峰会上,科大讯飞展示了其人工智能研发的成果之一:虚拟主播“小晴”。

在现场大屏幕上,只见“小晴”熟练地使用英语、日语、韩语、俄语等七个语种,以及藏语、维语两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了一段多语种直播。

按照过去的概念,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为“小晴”搭建海量的语言字词库,以及构建极为复杂的翻译算法。但实际上,研发人员只采集了约半个小时甚至更短时间的音视频资料,便建构起了“小晴”的A.I.模型。

这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前沿的成就:人工智能不仅仅能记录处理海量的信息,还能像人类一样“阅读理解”,只需要相对少量的基础资料,它可以自行从中探索、学习。

在峰会上,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在致辞中表示,在去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在部分关键核心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2019年将是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落地元年和效益兑现年,智能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期。重庆作为建设中的内陆开放高地,将在这个过程中引领和辐射周边,打造整个西南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