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上海动能 写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之际( 三 )

制度供给高地,聚焦创新突破。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22条”、智能网联汽车路测政策,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AI安全发展上海倡议……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用更好的安全护佑更稳健的产业,上海“规则”正跨前一步。

人才集聚高地,坚持外引内育。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张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上海交大成为全国首批获批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大讲堂……让上海AI既有全球“智”的加盟,又从“娃娃”抓起。

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在沪上孕育长大。上海市副市长吴清用一组数据展现一年间变化:已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00余家,泛人工智能企业超过3000家,相关产业规模超7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精准发力战略“先手”

先进制造业的智能化需求日益增长;新商业新零售将这里当作优先的“试验场”;公共数据开放的先行探索……鲜有城市像上海这样,具备AI发展的充分先决条件。

也正因为此,代表国家参与新产业的全球竞合,上海当仁不让。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说,上海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抓牢产业培育,重点培育集聚关键产业、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培育引进一批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独角兽”、“隐形冠军”,引领带动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