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十年,我们的自我觉醒与表达( 十 )

作为流行文化的原生地,微博用户的内容生产、创作与加工充分贴合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多个特性。

去中心化的设置大大激发了普通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融合在一个传播系统当中。

再者,多元性强调对不同个体的经验进行具体的理解和诠释,传统传播方式的线形结构被瓦解,多条信息、多种解释并行成为重要特点,语言、艺术都成为重新认识世界的方式。

而在解构层面,用户的创新以及二级加工,消解了宏大叙事的深度模式,但让内容叙事变得宽泛,成为新的文化思潮,由此,微博生态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我在《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一文中说过,傲视群雄过,也跌入过低谷而后二次崛起,用户愈发年轻化,也有了突破300亿美元市值的高光时刻。这就像每个个体的生长故事一样,星辰大海,一路向前。最重要的是,一路上,我们时刻保持和世界对话,依旧保留着和自己对话的精神。

从觉醒到表达,从被动到主动,从社会到文化,微博成就了诸多个体,无数个体造就了微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