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是红海吗?( 五 )

还有产业方面的困境。一方面创作本身是一个感性的过程,很难通过量化的公式来维持内容的稳定,只能通过增加不断地尝试来放大“产生高质量内容”的几率;但另一方面任何内容载体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量产就必然导致内容生态难以提供稳定的体验。

但很显然,随着短视频逐渐占据着人们更多的时间分配,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这种困境带来的问题是被无限放大的。

尤其是当短视频兼容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传播载体,用更丰富的表现手段获得了更高的市场认可,那些基于风口投机心理诞生的“低质内容”,不但快速消耗着人们对于这块新兴市场的信任,许多行业资源也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被浪费,真正优秀的创作者被埋没,整个生态体验被彻底破坏。

换句话说,短视频如果想兑现行业潜力,不再重蹈其他风口行业落入“红海陷阱”的覆辙,如何定义优质内容,并孵化出更多“优质短视频”便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解决好的课题。

怎样让短视频变得“有用”?

正如上文所说,人们对于短视频的内容生态是抱有很高期待的,但“创作焦虑”也正在逐渐影响人们对整个内容生态的观感——而这已经不仅仅是用户们的直观感受,短视频领域内的头号玩家们也开始感受到压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