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策略】成长篇:效率时代,聚焦硬核—A股进化论2.0系列(五)(15)

美国自90年代确立“信息高速公路”的产业政策导向,通过高新部门的革新来带动美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产值占比中“科技上、消费下”的趋势在美股市值中得到呼应。我们看到自1980年起,高新成长行业(科技、信息、网络、生物)在GDP中的占比出现趋势性抬升,相应挤压了批发零售\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等传统消费行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虽然经历了2000年“科网泡沫”破灭的短期扰动,但美国的高新技术行业依然在创伤后再度崛起并发展成为全球的优势产业。相应的,我们看到美股市值结构与经济产业背景变迁形成良好映射,美股科技成长类市值占比从1980年的20.6%上升至2019年的43.4%,而消费类行业的市值占比相应下降。

【广发策略】成长篇:效率时代,聚焦硬核—A股进化论2.0系列(五)

日本的结论与美国相似。在1989年的股市和地产危机后,日本经历“失去的二十年”,此前经济支柱的金融地产业开始萎缩,日本产业结构也进一步向高科技信息产业转型,“金融下、科技上”的趋势在日本同期股市中也得到印证。为应对1989年股灾和房地产泡沫后的严峻形势,日本政府开始加快信息通讯、软件开发、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1年正式提出“IT立国”的国家战略,信息产业占GDP比重由1980年的13.3%提高到2017年的18.3%,而金融地产在GDP中的占比逐步萎缩至15.4%。相应的,我们看到日本股市中科技成长类行业的市值占比从1980年的7.63%持续上升至2019的29.72%,金融地产行业的市值占比相应下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