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危机,国产CAD软件需要“中国芯”( 三 )

全球安全危机事件频发,信息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基于“美国芯”进行二次开发的软件系统,不仅在诸多方面受到美国出口法律法规的管辖,而且由于缺乏自主可控的产权,导致其长期存在“系统后门”的隐患,无法真正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系统后门”和漏洞将成为大国贸易战中的软肋,竞争对手可借此轻松地获取任何企业的绝密信息和核心技术参数,并致使该企业整个信息库的瘫痪。一旦中美贸易的局面再度恶化,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国内那些应用“美国芯”软件的重点行业,如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制造业等,而这些行业恰恰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软件工具的应用本就像一把双刃剑,企业在一往无前、披荆斩棘的同时,却也承担着割伤自己的风险。而“中国芯”软件,则是给国内每个企业提供了防护罩,让锋利的刀光永远朝前。但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国内真正的“中国芯”产品会如此之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技术和研发力量的薄弱,很多国内软件商为了快速攻占市场,避开“从零到一”的艰苦期和高投入低收益的风险,从而选择了走捷径,跟美系软件商合作;另一方面“中国芯”软件的快速成长和不断追赶,让“美国芯”软件商感到了恐惧,致使其借助国内外的资本力量,对“中国芯”软件商进行联合式攻讦和标签化绞杀,从而导致“中国芯”产品遭受到恶意的市场竞争,如软件厂商ANSYS近期就因美国禁令停止与中国合作,导致涵盖航天、建筑、科技、生医等领域的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对国内华为、海思等相关企业造成相当冲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