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楼阁”到“产业化落地”马桥聚力发展,构建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三 )
为了与诸如张江人工智能岛等上海其他区域人工智能产业错位,避免不必要的同质竞争,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选择将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新硬件这“四智”产业作为集聚发展的重头戏,通过细分机器人产业,把服务型智能机器人、轻型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运载系统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不断形成和建立具备马桥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链的同时,马桥制造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上海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短板也适时得以补充,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用人危机得以弥补,最终达到互补共赢的目标。
梯度进阶
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试验区未来10年将实施“三步走”计划。
近期(2019-2021年)以完善顶层架构,关注场景搭建,培育优势企业为主;中期(2022-2025年)以聚焦体系建设,发挥集聚效应,实现示范发展为主;远期(2026-2030年)以汇聚优质资源,打造生态示范,建成实践高地为主。在闵行区经委副主任、人工智能办常务副主任史宏超看来,在试验区中的人工智能产业更要达到三重境界:贡献产品、输出技术、发展人才。当产品做到极致,“全球爆款”带来的不仅是利润的累积,它也向全世界输出了一套自己的技术、系统和标准,正如“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服务,三流企业做产品”,试验区的人工智能产业绝不仅仅是高端制造业的附庸,产值的多少自然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在未来,试验区的核心依然是掌握技术、发展人才。
推荐阅读
- 腾讯教育重磅发布新品牌“腾实学院” 教育产业化落地步伐加快
- 2019WAIC | 算法产业化落地,剑指AI语音未来
- 茅台集团召开论证会:文化茅台不是空中楼阁要有载体
- 折叠屏成空中楼阁?两大重磅新品纷纷推迟上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