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1956年的结婚证吗?( 二 )

一叠旧票证

承载了人们的共同记忆

如今,购物消费变得越来越便利化,拿着手机或者直接“刷脸”就能完成支付。而几十年前,又是一番怎样的购物消费场景呢?

除了结婚证外,张嘉谷雷玉泉夫妇还捐赠了一叠票证,有成都市购货券、成都市粮食供应票、成都市面粉供应票、四川省粮票、重庆市购货券等,一张一张,分类放好,整整齐齐。从时间上看,这些票证覆盖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票证的大小、颜色也不一样。

“那个时候实行计划经济,吃穿用都要凭票换购,比如穿衣买布要布票,买肉要用肉票,买面粉要面粉票。”李钢告诉采访人员,当时每人每月所领票证的数量有限,两位老人能保存这么多,表明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是节俭。

据了解,自1955年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始,至1993年票证全面退出,小小方寸粮票作为一种载体,见证了我国从物质匮乏到物质极大丰富的过程,也承载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共同记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人员杨金祝摄影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