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慈禧,曾国藩就哀叹满清将亡,事后证明准确应验( 三 )

不过 , 曾对赵的论断仍无法或不愿完全相信 , 总感到清王朝还有一线生机;尤其是不久之后 , 朝廷下谕 , 依总理衙门奏请 , 令督、抚、将军对外交问题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时 , 曾国藩兴奋异常 , 认为这是当政者将振衰起弊之兆 , 清王朝振兴有望 , 最起码可以像东晋、南宋那样长期偏安 。

同治七年七月下旬(1868年9月中旬) , 曾国藩被任命为直隶总督 。 此时 , 曾国藩第一次见到慈禧太后、同治帝、恭亲王及文祥、宝鋆等高官 , 并在几天之内四次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 。 直隶总督的职位不仅使他能近距离观察清王朝的最高层领导 , 而且使他能对形势有更多了解 。 这时他才知道 , 国家的颓败远远超过自己原来的预料 , 而朝中根本没有可以力挽狂澜之人 。 同治八年五月二十八日(1869年7月7日)晚上 , 曾国藩对刚刚来到保定直隶总督府的赵烈文坦承自己对时局、朝政的失望 , 对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人品、见识、能力、优点与弱点逐一分析点评了一番 , 分析点评的结果是他们皆非能担当王朝中兴重任之人 。 曾国藩不禁哀叹清王朝的未来“甚可忧耳” 。 这种局面 , 正是一个衰朽政权用人制度“逆淘汰”的结果 , 但反过来 , 这种“逆淘汰”又会加速这个政权的衰败 。 最终 , 他不得不同意赵烈文两年前的论断: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 , 难以救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