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约1700万 专家:免疫治疗是近年抗癌领域又一重大突破( 二 )

据艾思田教授介绍,像其他抗癌治疗手段一样,免疫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一定对所有人都起效,目前尚无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统一‘金标准’,常用伴随诊断是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的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以及微卫星不稳定,具体到每位患者,需甄别使用。另外,有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不适合应用免疫治疗。”

2018年被称为中国免疫治疗元年,两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先后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分别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和一线治疗后发生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这两个癌症一个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第一位,一个具有恶性程度高、转移率高、生存率低的特点。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介绍,免疫治疗相较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之一就是应答时间更持久,这意味着患者能从中获得更长的生存。CA209-003研究数据显示,既往接受过1至5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5年生存率提升至16%,相较既往数据提高了4倍,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存获益。“对于部分肺癌患者来讲,免疫治疗可能是真正使这一疾病成为慢性病的一种治疗手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