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惹争议,ZAO们别太躁( 三 )

尤其是后者,如果从改革开放开始计算,中国融入现代商业社会不过四十余年,企业间的商业伦理建设并不完善,游走在法律边缘与灰色地带的企业极多,而主动从用户权益出发者较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美国,如何面对人脸数据同样是新生课题,处于模糊地带,但微软却在今年主动选择删除了其最大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原因就是担心侵犯公众隐私权、“数据权”。

AI换脸软件所引发的争议表面上是围绕隐私保护,但在本质上却反映了一个全社会甚至全人类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人类技术在飞速进步,在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它不仅给人类带来更高品质的生活,同时也会引发大量创造性破坏。这对人类现有制度体系、运行机制、法律规则和社会秩序等都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AI换脸惹争议,ZAO们别太躁

图3/3

央行官员此前曾针对人脸信息安全发出警示。网络截图

AI换脸侵犯隐私并不是小问题,它实际上反映出人类在AI时代的一种现状:在大数据和算法之下,所有人都是“裸露”的,个人隐私无处逃遁,普通人对于利用AI作恶也无力抵抗。而且,随着AI能力的提高以及更普遍的应用,还有更多难题必须面对,比如智能机器人是人还是机器?有没有主体资格?人工智能直接造成的损害谁来承担?甚至人工智能失控了怎么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