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带好脚链跳舞?l财经时评( 二 )

如果说,上述因素仅停留在技术层面,那么人工智能发展本身也将面临隐私、伦理的挑战。如今,智能系统不仅能通过指纹、心跳等生理特征来辨别身份,还能根据不同人的行为喜好自动调节灯光、室内温度、播放音乐,甚至能通过睡眠时间、锻炼情况、饮食习惯以及体征变化等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然而,这些智能技术的使用就意味着智能系统掌握了个人的大量信息,甚至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这些数据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但如果出于商业目的非法使用某些私人信息,就会造成隐私侵犯。

基于这些担忧,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应同步开展立法研究,建立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法律法规体系。2016年5月,欧盟法律事务委员会发布《就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的报告草案,探讨如何从立法角度避免机器人对人类的伤害。其实,在目前众多无人驾驶测试实验中,到最后都归结于标准、规则、规范的统一,也希望测试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更有利于规范、标准形成共识。

同时,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监督。由于智能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进行自行学习和探索,很多潜在风险难以在研发阶段或认证环节完全排除,应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人工智能监管体系,实现对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产品开发、数据采集和产品应用的全流程监管,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戒,督促人工智能行业和企业自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