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身边的大国工匠】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 二 )

时光倒回20世纪90年代。

当时在厦门大学科仪系学习的周振,第一次接触到“金贵”的质谱仪,才知道它不仅科技含量高,售价更令人吃惊——一台要几百万元!

“怎样才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呢?”从那时起,周振心里便埋下了“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的梦想种子。

1998年博士毕业后,周振前往德国深造。他夜以继日地钻研,研制出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分辨率达20000,是当时全球分辨率最高水平。

2004年,在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傅家谟院士的鼓舞下,周振结束了多年的海外生活,回到祖国向着梦想发起冲锋。

回国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公众对质谱普遍缺乏认知,相关领域人才严重匮乏。不懂行的人,以为周振是骗子,在套钱;懂行的人,当周振是疯子,怎么去做这么难的事情?

最艰难的时候,周振卖车抵房,全部投入研发,员工就在周振家里凑合。对于每个来应聘的员工,周振都会事先告知:“这是一场长跑,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战的准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