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旗下成长!爱国和梦想成为关键词( 四 )

李琳校长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举例,结合屠呦呦名字的来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深入浅出地告诉同学们,优秀的中华文化是成长的养分和成功的“根”,因此我们要重视脚下这片土地,让走向远方的脚步坚实而自信。

李校长将名句佳篇娓娓道来,她鼓励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而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应当具备“眼中有他人”“眼中有崇高”“眼中有远方”三种素养。李琳校长建议,新的学期同学们应当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向着远方,脚踏实地,努力追梦。

看点四

“华为父子”讲述“在国旗下成长”

今年江苏开学第一课以“在国旗下成长”为主题,对全省中小学生开展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的爱国主义教育。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等多部门主办,扬子读写网承办的“在国旗下成长”全省青少年征文大赛获奖结果同时揭晓。颁奖仪式在江苏大剧院举行。

本次大赛获奖选手、南京市力学小学祝铭泽同学的作文《我与爸爸的家国情怀》曾作为优秀征文展示,刊登在扬子晚报《成长周刊》。而祝铭泽父子俩的故事也被搬到开学第一课的课堂。祝铭泽的爸爸在华为公司工作,经常加班到很晚,减少了很多亲子陪伴的时间。经过与爸爸交流,祝铭泽对爸爸从不理解、抱怨到理解、崇敬,并且在思想上发生了巨大转变。祝铭泽和爸爸也被邀请到开学第一课的现场。祝铭泽说,爸爸是自己的榜样。而祝铭泽的爸爸则表示,“看到这篇文章很感动,也因为儿子的理解感到欣慰。我希望儿子努力学习,掌握知识,为中国的科技自立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