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碾压泰坦,24GB显存,支持8K60帧的RTX3090,到底有多强?

显卡|碾压泰坦,24GB显存,支持8K60帧的RTX3090,到底有多强?

文章图片

显卡|碾压泰坦,24GB显存,支持8K60帧的RTX3090,到底有多强?

文章图片

显卡|碾压泰坦,24GB显存,支持8K60帧的RTX3090,到底有多强?

文章图片

显卡|碾压泰坦,24GB显存,支持8K60帧的RTX3090,到底有多强?

文章图片


近日 , Nvidia发布了搭载安培架构和三星8nm制程工艺的RTX 30系显卡 。 作为发布会的压轴好戏 , 被称为“Big Ferocious GPU”(BigFXXXingGun?)的RTX 3090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24GB显存 , 280亿个晶体管 , 35.7T浮点运算 , 第一款8K游戏显卡……一系列的繁杂名号 , 只为了证明一件事 , RTX3090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



 
不过3090到底是不是精锐 , 确实需要好好探讨一下 。 虽然它代表目前30系显卡的最高点 , 但是他跟TitanRTX这样的巅峰相比 , 表现如何?3090又没有690那样的双芯架构 , 凭什么他可以拥有“90”这样特殊的名号?

 
既然这样 , 那就要扒一下硬件指标 , 在发布会的狂欢之后 , 好好论证一下3090的地位 。

 

如何评价一个显卡的性能?可能要看功耗 , 可能要看主频 , 可能要看显存 。

 
那我们就来比较一下:3090功耗为350W , 比TitanRTX高了70W 。 不过3090的主频才1.7Ghz , 比TitanRTX的1.77Ghz低 。 如果比较显存来看 , 二者都是24G显存 , 光从数量上看似乎是平手 。 套用《邪不压正》的一句台词:“都是一个师傅教的 , 破不了招啊!”



既然这些硬件指标都不好比较 , 我们就要比较显卡的核心——CUDA核心数目 。 对于游戏玩家而言 , 核心数目就是游戏性能 。 晶体管越多 , 核心数目越多 , 游戏性能越好 。 3090的CUDA核心数目为10496 , 而TitanRTX的核心数目为4608 。 3090核心是Titan的两倍还多 , 可以说是稳胜 。

 
但是由于30系采用了全新的安培架构 , CUDA计算方式由之前的一个FP64变成了2个FP32 。 数量直接翻倍之后 , 单纯比大小好像还不公平 。 但是就算按照Titan的算法 , RTX3090的5248个CUDA核心也要比Titan多了13.8% 。




3090带来的优势 , 不光是核心数目的变化 , 还有价格的直线下降:TitanRTX发售价为2500美元 , 而更加专业的Tesla V100更是上万美金起步 , 相比起这两个让人望尘莫及的价格 。 3090真正的诠释了什么叫物美价廉 。

 
前两年提到显卡 , 玩家的惯性思考往往是打游戏、当矿机 , 但是Nvidia也在大力推广自己的AI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相关业务 。 Titan系列虽然光打游戏有点屈才 , 但在各种深度学习研究中 , Titan因为足够大的显存 , 已经变成了深度学习运算工具的首选 。

 
3090带来了全新的架构 , 优于Titan的硬件指标 , 以及更加合理的价格 。 因此3090可以说直击目标用户的需求 , 是真正的“新一代旗舰” 。 第一个问题回答完了 , 那么3090凭什么要挂上“90”的名号呢?
 


 
这要从Nvidia对“90”的定义说起:提到90系 , 大家往往想到GTX 690 “战术核显卡” 。 除了玩烂梗之外 , 690的这个名号主要是由于过于丧心病狂的设计:690显卡直接搭载2颗GK104核心 , 相当于把当时的两个680直接堆到一起 , 性能爆炸的同时 , 单卡功耗也超过了300W 。

【显卡|碾压泰坦,24GB显存,支持8K60帧的RTX3090,到底有多强?】

曾经网上对GTX690的调侃

很多人认为看到590、690、790的双核心设计 , 就认为“90”系就一定是双核心代表 。 但是“90”这个代号更多的是代表Nvidia对于性能的极端追求 , 而双显卡只是达到性能的手段而已 。

 
还是以690为例 , 虽然“一人开机 , 全家跳闸” 。 但是双核心的极端操作 , 带来的是当时最为强悍的性能 。 就算放到现在 , GTX690的性能还是会比GTX980高上半头 , 甚至可以和10系显卡比一比 。




由于双核心的功耗和散热 , 3090并没有像前辈一样成为“战术核显卡” 。 但是逐步成熟的光线追踪技术 , 更为先进的制程工艺和全新安培架构 , 让3090获得了“核弹级性能” 。

 
由于20系显卡只能使用台积电的12nm制程工艺 , 采用图灵架构的2080Ti显卡 , 芯片面积居高不下不说 , 当时的价格也是1080Ti的两倍以上 。 对于当时只有几款游戏支持的光线追踪技术而言 , 花这么多钱 , 结果就为了玩几个开RTX就掉帧的游戏实在没有必要 。




到了3090这一代 , 英伟达采用了三星的8nm制程工艺 。 虽然没有达到7nm的级别 , 但是英伟达可以放心大胆的缩小芯片面积 , 进一步降低成本 。 别看3090跟TitanRTX相比打了六折 , 但是考虑到全面优化的设计 , 以及24GB的超大显存 , 老黄可以放心大胆的运用独家刀法 。

 
硬件产业是经历不断的失败之后才会获得辉煌的:经历了功败垂成的图灵架构 , 价格上万的Volta专业系列以及让人失望的“黄氏刀法”后 。 英伟达终于用自己在硬件行业的经验 , 更加优化的架构 , 全面升级的8nm工艺 , 为大家带来了价格合理 , 性能惊艳的RTX 3090 。



9月是开学季 , 也是就业季 。 不论是哪一个 , 都代表着对未来的关键选择 。 黄仁勋手中的RTX 3090 , 已经开启了充满自信的未来 , 现在就想问大家一句话:”“香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