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人机全自动运营,星逻智能化解无人机“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五 )

2015年,我国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开始大规模的拓展。2017年星逻智能找准行业痛点后,迅速进入市场。未来,星逻智能能否借着先发优势和技术壁垒,完成构建可支持多机型的行业无人机应用平台的梦想呢?

让无人机飞得更有价值,由硬转软是必然趋势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趋于饱和,行业无人机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和服务的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65亿元,2025年将达750亿元,未来市场容量十分可观。所谓一叶落知天下秋,民用无人机的前景预示着无人机赋能行业也是未来可期。

不过,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与荷载能力依旧是无人机面临着的技术困境。钱茂冬认为:“对于现在面临的技术难题,我们希望与无人机厂商像打隧道一样,双方一同发力攻克这个难关。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当无人机摆脱技术束缚之后,才会与赋能系统一同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在无人机行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无人机服务行业也需不断完善无人机赋能系统的基础设施。为了构建通用化平台,星逻智能早有准备,钱茂冬补充道:“星逻提供的充电装置相当于无人机领域的USB接口,它是连接款式各异的无人机与标准化机库的桥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