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已损失1700亿美元,美企陷入芯片积压窘境,华为海思传来好消息

芯片|已损失1700亿美元,美企陷入芯片积压窘境,华为海思传来好消息

文章图片

芯片|已损失1700亿美元,美企陷入芯片积压窘境,华为海思传来好消息

文章图片

芯片|已损失1700亿美元,美企陷入芯片积压窘境,华为海思传来好消息

文章图片


自8月17日 , 美商务部彻底堵住华为的“买芯之路”后 , 海思就成了很多人的关注对象 。 没有芯片 , 华为的3C电子消费业务就会萎缩 , 眼下又没有可以代工的厂商 , 短期内无法变现的海思处境极为尴尬 。 虽然不至于解散 , 但减缓研发速度 , 对外出售或是以创投的形式进行拆解 , 都是效益更高的选择 。 有些工程师还反映道:最近三个月起码有50个猎头联系自己 , 有些雇主甚至开出了海思的双倍薪资 。

这种惶惶的状态 , 对于员工以及关注华为的消费者来说 , 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 9月2日 ,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演讲《不要浪费一场危机的机会》后 , 有人在问答环节提出了这个问题 。 郭平先生也没有回避 , 而是直言道:海思一开始就是“备胎” , 当时一直都是采购芯片 , 仍然保持着足够投资发展海思 , 如今更是如此 。 华为会帮助制造端伙伴完善和建立自己的能力 , 相信若干年后 , 海思只会更强大 。

从打破垄断的角度来说 , 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 虽然余承东自嘲“海思只能设计不能生产” , 但笔者诚心建议大家别接话 。 苹果和高通同样只会设计芯片 , 前者弄不明白基带 , 后者在毫米波上掉队 。 意图兼顾的三星 , 陷入了猎户座站不住脚 , 5nm生产出问题的窘境 。 英特尔保住了设计 , 但生产工艺又挤上了牙膏 。 客观地看 , 海思代表着中国芯的最高设计水平(之一) , 研发进度没停下 , 施压方就算不上达到目的 。


反观美国的半导体企业 , 从8月份开始 , 就络绎不绝地“为华为”求情 。 先是英特尔借坡下驴 , 申请向华为供货的特殊许可 。 再是高通发出警告 , 不卖货等于将80亿美元市场拱手让人 。 美光科技相对淡定 , 执行副总裁Sumit Sadana在BMO虚拟技术峰会上表示“公司有13%的营收来自华为 , 目前已不足10% , 但属于短期影响” 。 如此风云际会 , 联发科顺势提出“希望继续供货华为” , 连带此前表态“暂无考虑”的台积电 , 也跟着回心转意 。
这听起来有点稀奇 , 明明被禁的是华为 , 为什么高通他们反倒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里需要引出三组数据 , 第一组来自2018年 ,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表示 , 当年全球芯片总销量为10045亿颗 , 中国市场消耗了6028.27亿颗 。 第二组数据来自于金十数据 , 2020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2085亿美元 , 同比增长4.5% 。 中国市场消耗了1546.1亿美元 , 同比增长12.2% 。 显而易见 , 中国芯片市场不仅仅是规模大 , 它还承载了半导体企业的光辉未来 。

最让人无语的是第三组数据 , 美国欲提供超过228亿美元扶持美企 , VLSI Research首席执行官丹·哈切森认为“500亿美元才有希望止损” 。 8月31日 , 哈切森在路透社全球市场论坛表示“已经出现库存积压的情况” 。 SEMI(国际半导体协会)更是请求美商务部能对8月17日之前生产的芯片网开一面 , 给美企120天时间用来卖货 。 同时 , 还表示“禁令降低了海外用户采购美国设备共和软件的意愿 , 一些跟华为无关的企业 , 已损失近1700亿美元” 。

【芯片|已损失1700亿美元,美企陷入芯片积压窘境,华为海思传来好消息】前两组数据代表着中国市场对半导体的强烈需求 , 这是特朗普追加芯片禁令的动力源泉 。 最后一组数据代表着美半导体对中国市场的强烈依赖 , 并预示着“没有美国供应商 , 还会有全球供应商”的未来方向 。 韩国的半导体材料电子级氢氟酸曾全部从日本进口 , 但一场禁令 , 却让中国的滨化集团迎来了腾飞 。 再结合华为上半年营收逆势增长23% , 增加研发投入 , 不会出售海思的反馈 , 就不难理解郭平先生的那句“不要浪费一场危机的机会” 。 (李双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