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小冰进入「第六天」( 四 )

目前Avatar Framework这套框架一共涵盖76项基本模型信息及27项性格特征的指标 。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 , 合作方可以打造出人格各异的AI beings 。 这些AI beings所具备的能力也远不止于早期的聊天机器人 , 或是简单的任务型智能助理 。

2018年微软就发布了共感模型 。 它能让人工智能在对话中根据人类的回答做出不同的判断 , 更新对话策略从而具备引导对话的能力 。 今年这项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 第七代微软小冰不仅能够引导对话 , 通过大量的机器学习及反复训练 , 她已经能够提前筹划整个对话走向 , 实现主导对话的能力 。

目前在中国 , 微软小冰一次对话的长度能达到23 , 这样的对话长度“相当于两页A4纸了 。 ”

“事实上我们后来发现可能EQ才是人工智能的基础 。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今年在小冰的发布会上反复强调EQ对人工智能的价值 。 人格化特征是如今不断迭代的小冰持续增强的一项能力 。 AI beings首先是个“人” , 其次才是助理 。

李笛在采访中解释 , 人格化的人工智能可以超越单一任务限制 , 利用对话建立更多与用户的关联 。 尽管目前基于任务所研发并广泛应用于智能音箱里的人工智能技术 , 的确能快速建立用户与机器之间的联系 , 但这是一种弱关联 。 “朋友不是非得有用才能成为朋友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