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魂》用非遗打造 热血“国潮”( 三 )

同时亮相的影片预告片,则将失业归乡寻找自我的迷茫青年,如何团结儿时的伙伴,在各方压力下为冠军梦奋勇拼搏,最终成为“最闪耀的人”的全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据透露,热血和励志正是《英歌魂》的核心精神所在。影片中的各个人物都颇具潮汕人的拼搏精神,不管遇到多大的人生困境都不曾放弃。预告片中的鼓声则像是急需得到传承的非遗文化在敲响警钟……

认识“英歌”,

可能比街舞更热血

在中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英歌舞为何尤其适合拍成年轻人喜爱的励志热血电影?这或许跟英歌舞本身的特性相关。作为汉族传统舞蹈形式之一,英歌又被称为“鹰歌”“鹦哥”,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它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在实践中形成不同流派风格。目前,甲子英歌、普宁英歌、潮阳英歌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英歌舞气势豪壮,风格浓烈,相传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潮阳英歌舞为例,其演出时少则12人,多至108人,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演出分为“前棚”和“后棚”两段,前棚为锣鼓乐演奏和英歌舞;后棚为各具特色的小戏和拿手节目。英歌节奏有慢板、中板、快板三类;套路则包括“洗街”“拜年”“布年”“背槌”“过胯”“抱槌勾脚”等。因为具有鲜明的阳刚英武之气,当英歌舞演至高潮,呐喊声常常响彻四方,十分震撼人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