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9月登陆中国 十年后产值或达万亿( 二 )

尽管听起来十分具有科技感,不过,“人造肉”在国内实际并不罕见。比如,以豆制品代替肉类的“素鸡”、“素鲍”等食品,从菜场到餐馆均能见其身影。有市场人士认为,人造肉终究还是个小众的商品,更多的适用于素食主义者和丰富食物多样性,对于未来市场不应该盲目乐观。

但在薛岩看来,人造肉是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国内食品工业连续多年增长放缓,人造肉正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增长点。

人造肉风口再起

今年5月,美国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上市后,股价立即上涨近6倍,几天后,作为竞争对手的Impossible Foods宣布再次融资3亿美元。

同样在5月,上市公司美盈森江南大学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启了人造肉领域的提前布局。“‘人造肉’分为植物肉和动物细胞培养肉,前者是以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为原料,经过挤压等工艺,提高蛋白质含量与食品质地,再添加植物性风味物质,使其口感、风味上更接近真肉;后者则是在实验中培养动物干细胞得来的肉。现在市场上的人造肉都是植物肉。”薛岩对本报采访人员介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