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奇遇 | 为世界文化遗产做设计,炳灵新建方案即将揭晓( 三 )

西秦、北魏、唐代和明代是炳灵寺历史上佛教最为兴盛的四个阶段,其中唐代是炳灵寺石窟的极盛时期。唐宋以后至元明之际,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石窟寺开始被称为“炳灵”,为藏语“十万弥勒佛州”的意思。

多年繁华之后,随着政局动荡和交通变迁,炳灵寺度过了漫长的寂寥岁月,石窟的楼阁、栈道在战火中遭到破坏,文化瑰宝逐渐被世人遗忘。直到新中国成立,它才重新回归公众视野,虽然已经不是宗教圣地,但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依然绽放出恒久光芒。

炳灵奇遇 | 为世界文化遗产做设计,炳灵新建方案即将揭晓

1961年3月4日,炳灵寺石窟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随着黄河上的刘家峡水库建成,炳灵寺四个底层洞窟永远淹没于水下,包括北魏卧佛在内的重要文物此前得到迁址保护。炳灵寺石窟由此成为一座开阔水面边上的石窟,与周围的山水形胜融为一体,风光旖旎,更加为人称道。

2014年6月24日,炳灵寺石窟作为“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它与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及北石窟寺一起,统一交由莫高窟的保护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