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学”掐尖伤了谁( 四 )

近年来,学校招生工作在某种程度上陷入比拼录取分数线高低、招录优质生源数额多寡等指标化陷阱。重庆不少知名高中,甚至把这些指标当成是炫耀的资本。

重庆一所中学的退休教师评价道:指标化招生,让招生成为“面子工程”,“如果无限地夸大考试的作用,不仅无助于‘尖儿’的正常培养,反而还会真正把‘尖儿’给掐了。”

掐尖招生也引发了学生家长的担忧。有家长称,学校为了争抢生源给学生极限施压,使得孩子“想改志愿也改不成”;还有初三学生被名校看中后,就要与其“签约”,还得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同时,签约后孩子会被要求提前学习高中课程,承受压力巨大,家长质疑这样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

掐尖成就了“名校”,却伤了“被掐”地区

在重庆多位教育界人士看来,掐尖在成就了所谓“名校”的辉煌之后,却伤了“被掐”地区的教育生态。

对此,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重庆一所名校负责招生的老师称,他们也不想把招生搞得像“打仗”一样,但名校之间的竞争历来激烈,“我们不主动出击,优质生源就会被别的学校抢走,用不了几年,学校就会从一流水准沦落到二三流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