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省”挺进“智造” 工业增加值70年涨3966倍( 八 )

在湖南,越来越多像周先生一样在外务工的人回到家乡。这也正是湖南工业和信息化成果惠及民生的体现,他们或是进了本地工厂,或是在当地从事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工业增加值不足3亿元;2018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19万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966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平均增速达到12.1%。

在湖南工业发展同时,也为湖南创造了大量岗位。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工业从业人员总数48.95万人,2018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297.8万人,加上数以万计的小微型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已经成为全省人民劳动就业的主要阵地之一。

70年来,芙蓉牌手表、韶峰牌电视机、白云牌电冰箱、松鹤牌自行车、南方摩托、桔洲汽车等,已经成为时代的记忆。如今,湖南制造正以崭新面貌走入千家万户。

“听说明年3号线会开通,长沙地铁将进入‘米’字型网络。”9月5日,长沙市民伍先生边坐地铁边跟朋友谈论着近年来长沙交通出行发生的变化。而伍先生所坐的地铁,大部分就由湖南企业“智造”。而且湖南制造的轨道交通装备不仅穿梭在长沙地铁、长沙磁浮和长株潭城铁上,还已经进入欧洲和东南亚,穿梭在莫斯科等国际化大都市的轨道干线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