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硅谷梦碎:20年前,一次失败的自我救赎( 二 )

1998年,时任特首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率先提出——

香港“要成为在发展及应用资讯科技方面的全球首要城市,尤其是在电子商业和软件发展上处于领导地位”。

就在全港呼唤高科技之时,李嘉诚次子李泽楷站了出来。李泽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对硅谷非常熟悉。参考斯坦福与硅谷的关系,李泽楷认为香港大学附近的薄扶林最有条件复制硅谷的成功经验,因此提出了打造“香港硅谷”的建议。

香港硅谷梦碎:20年前,一次失败的自我救赎

图2/15

(香港大学与数码港)

这就是数码港计划。

港府与李泽楷一拍即合。1998年3月,数码港计划公布。随即,惠普、IBM、甲骨文、雅虎等8家国际著名公司签了意向书,有意入驻。一个月后,意向企业增加至34家。5月初,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访问北欧4国,包括爱立信、诺基亚也对数码港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