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奖”备受争议 小度“众里寻Ta”的火爆却无可争议( 二 )

2018年9月29日,支付宝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微博,随即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一项名叫“中国锦鲤”的抽奖活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度席卷了整个微博,并且在开奖那一天达到了顶点。一位网名叫@信小呆的普通女大学生被瞬间提到了聚光灯下,成为了万人膜拜的“中国锦鲤”。此后,“锦鲤式抽奖”大肆兴起,城市锦鲤、校园锦鲤、行业锦鲤......各式各样的类目花样繁多。当一种营销方式逐渐被广泛使用,骗局也必定层出不穷。“杭州锦鲤”礼单上的商家表示对活动毫不知情,“武大锦鲤”校方回应与官方毫无关系,就连规模最大的“中国锦鲤”也被爆出中奖者是内定的丑闻.....

然而,在去年泛滥全网的锦鲤饱受争议之后,为什么今年小度仍然可以用一个看起来相似的抽奖活动,引爆全网的参与热情,掀起如此之高的热度呢?

实用主义观念沿袭 差异化奖品戳中网友

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实用主义一直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前提,体现在老一辈人的身上,我们会经常看到他们把剩饭剩菜留下来,空调开一会儿就关掉,宁愿身体力行也不情愿花钱让别人来干活。年轻人就没有吗?显然不。有些人趁着双十一半价,能把一年的纸巾都买了。这就是中国人重视实际用途的生活理念。而“中国锦鲤”,包括去年一大波跟风的锦鲤类抽奖,虽然看上去是一个非常非常长的礼单,能折算的价值也十分高昂,可是,只要你稍微细心地瞟一眼,大部分人都能发现,这里面的福利大多都是国外的消费场景免单。虽说这些豪华场所免一笔单的确价值不菲,可首先,作为一个经济能力一般的普通人而言,你要有能力去到那里才行啊!礼单上集合了世界各地的店铺,如果每个福利都享受到的话,基本上需要环游世界了,那中奖者在路途上、住宿上的花费从哪来呢?何况,还有眼尖的网友揪出了礼单里的偷偷藏着的混子。

推荐阅读